“第三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决赛通知
     阅读次数:    发表时间:2023-12-23

第三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决赛通知

经过专家函评,共有来自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武汉大学等47高校的71组参赛作品入围决赛,决赛作品名单详见下述表格。

一、时间:

待定(根据入围决赛队伍寒暑假时间

二、地点:

待定

三、决赛队伍名单

序号

项目名称

1

面向未来的减碳建材——碳基跨尺度纤维改性混凝土静动力学特性及协同增强机制

2

秸出新材纸浆清洁化生产助力秸秆高值化利用

3

动态自调节高蓄热壳核型相变墙体材料研制

4

可再生燃料制氢制氧一体化水下燃料电池能源系统

5

一种用于沙漠地带的光伏面板清扫机器人

6

基于太阳能光伏电池驱动的智能化落叶收集与堆肥一体式小车

7

基于对波浪能高效运用的智能充电桩

8

点锂成金”—废旧锂电池自动化回收系统设计

9

基于梯级余热回收的高效热电联产系统及新型制冷剂的开发应用

10

高效高推重比的新概念涵道风扇

11

牵光引热”—基于冷链运输车的光伏与余热互补型蓄能式制冷系统

12

智慧侦平台一基于传感器应用的非煤矿山企业开发与运输环节碳排放核算与监测应用研究

13

——二氧化碳垫层储气库注采技术及数字孪生系统

14

净碳——基于余热回收的120大温跨工业高温热泵

15

氢捷出行——氢电耦合自行车

16

一种用于高效热电转换的新型SCO闭式布雷顿循环系统

17

热觉智窗:变色新纪元

18

源汇碳封,科技赋能——多能源下冷热电协同智慧供能的拓荒者

19

节能减排——基于海洋船舶发动机的微粒捕集器废热生电转换装备

20

核电站余热驱动的近零碳海水淡化系统研究

21

区区”—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与建筑柔性负荷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22

烷,裂开了——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液体金属催化甲烷裂解制氢技术研究

23

多孔介质高效节能式储热墙体--引领房屋未来之路新变革

24

太阳能驱动气凝胶-热能储存和大气水收集的可持续能源利用技术

25

未来零碳排放特种动力-氢燃料转子发动机

26

基于电催化技术制备绿氨储能及其能源利用系统

27

软体机器人驱动的反刍甲烷减排体外消化系统

28

基于蓄热体吸收太阳能及辐射制冷的昼夜温差发电装置

29

国际航线飞机氢能混动系统设计研究

30

一室暖春”—太阳能温室农业多温区相变填充床储热系统

31

暖阳入万家:一种直接吸收式太阳能相变储热装置

32

高密度零碳动力——氢转子机

33

太阳能生物氢烷联产耦合调控系统

34

面向零碳应用的关键盐湖提锂膜技术

35

未来感光之窗

36

电废循环——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中有色金属的电磁涡流分选技术

37

基于VIP的最抗冻的房子

38

储智蓄能--基于相变储热的多能源供热系统

39

动未来——利用生物质高温预热解系统实现氮减排

40

收并”—浮力储能和抽水蓄能耦合系统

41

踏浪逐风基于仿生凸起的低碳能源装备设计

42

矩阵式高效储能相变冰蓄冷系统

43

基于多能耦合互补的660MW碳捕集机组

44

叶起水涌”——一种流速自适应的可调叶片垂直轴洋流能发电装置

45

基于液态二次聚光器的 CPV/T 高效太阳能产氢系统

46

Lighting Transfer——实现零碳农业的光照智能管理系统

47

大功率快速充电桩热控制系统

48

基于化学回热驱动氨部分裂解的氨氢双燃料互补的布雷顿循环系统

49

磁动聚能——基于滚球磁感应的动能回收式便携型移动电源

50

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系统工艺研究

51

新一代凝胶膜捕集技术

52

魔冰——新型固态二氧化碳水合物气肥合成 及储运缓释装备

53

高炉渣协同制备沸石分子筛和类水滑石技术及CO2吸脱附研究

54

余热腾腾”——一种新型三维脉动热管耦合相变材料余热回收系统

55

基于新能源汽车有序充能的光--氢综合能源系统

56

深蓝动力——面向无人机蜂群分布式作战的波浪能漂浮电站

57

基于电极加热的低碳采暖装置

58

基于相变材料储能的绿色节能保温箱

59

可提供冷热量的新型光伏相变百叶窗

60

一种新型双蓄热工质卡诺电池

61

基于 Open-ADR 的水光互补联合供电系统

62

水热-湿法耦合回收提纯再生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新方法与装备

63

探炭秸能——新型生物质炭基土壤改良剂

64

迈向绿色未来:节能热辐射智慧窗

65

碳中和目标下光伏废弃物中高值元素的分离与回收

66

基于氢电混合储能的零碳车载动力系统

67

氢能碳储,绿色未来一种耦合SOFC的低温液态二氧化碳电池储能技术

68

基于 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的单原子 Ru 负载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电催化剂构筑

69

基于热耦合生物干化技术的生活垃圾全组分资源化系统

70

"之路,""有用心——面向农作物防护用生物质可降解农膜的设计及应用

71

基于蒸发-冷凝长度比的脉动热管换热装置优化设计及传热性能研究

四:评委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一篇:关于举办第三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的通知
下一篇:第三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决赛入群邀请
 
 
登录
您输入的账户或密码有误
手机号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