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低碳零碳能源与技术的创新想法与理念,孵化创新性的关键技术与颠覆性构想,推动双碳目标普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应运而生。大赛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在读学生,旨在为优秀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平台,激发其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助其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科学精神。
零碳未来大赛的举办吸引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积极参与,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三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以“创新驱动,零碳未来”为主题,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或者高年级本科团队,鼓励学科交叉,关注低碳零碳创新技术、及其延申产业的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现将第二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创新驱动,零碳未来
二、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大赛内容
紧扣大赛主题,作品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创意、实验等,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
四、参赛规则
1.参赛对象:本大赛的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或者高年级本科团队。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不超过4人,聘请指导教师1-2人。鼓励学科交叉,优先支持不同专业学生组队、不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团队。
2.选题范围:围绕深入而广泛的学科交叉,关注低碳零碳创新技术应用及研发、延申产业创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 减排、零排、负排的能源生产相关技术;
② 零碳能源输运相关技术;
③ 减排、零碳能源利用技术;
④ 低碳、零碳的储能与转化技术;
⑤ 其他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技术。
3.参赛要求:
① 参赛项目须为原创性创新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责任由参赛选手承担;
② 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因作品引发的泄密问题,由参赛选手承担责任;
③ 参赛作品的项目报告书为比赛结尾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视频演示。
五、大赛日程与安排
1.项目评选
大赛环节分为初赛与决赛。
初赛环节根据选题方向和作品数量分若干小组进行,采取评审团线上评审的形式,从申请材料齐全性、项目领域相关性、项目创新性等方面对参赛项目进行初步评选。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能源领域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对参赛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大赛现场打分、现场颁奖。
2.时间安排
2023.10.20-2023.11.30 线上报名并提交作品;
2023.12.01-2023.12.10 作品初赛评选;
2023.12.25-2023.12.31 大赛决赛。
3.决赛地点
待定。
4.奖项设置
本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发放证书和奖励。各等级的获奖比例由大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
六、投报方式
1.大赛作品提交邮箱:lingtanweilai@163.com
作品格式见附件1
2.大赛咨询、联系人电话:
邓冰冰老师,18646087312
李 彪老师,18003647770
于艳玲老师,15204622773
刘冰峰老师,18946023752
秦 江老师,18945090686
高建民老师,13895753587
七、其他
大赛期间会视情况举办“零碳未来”创新发展科技论坛,邀请国内从事碳减排、碳中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企业届人士参会。
欢迎广大青年学子踊跃参与!
零碳未来,携手共建!
创新高手,只等你来!
附件1:附件1:“零碳未来”创新大赛技术构想与方案项目申请书
大赛网址:http://dd700555.aly636.159301.com/
大赛公众号:零碳未来创新大赛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碳中和创新技术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储能装备与系统联合研究中心